正宗分5
如果眾生有機會見佛聞法,或親近善知識,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因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或實行普賢十大願王,廣修福慧,直至福慧具足,覺悟成佛時,即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唯一真心,更無虛空、世界、以及三界六道輪回等事相可得,所謂︰‘迷時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故說︰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當眾生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銷殞,則虛空既盡,依虛空而建立的國土,及其中知覺的眾生亦盡,既無依報的國土及正報的眾生,當然亦無煩惱與業。眾生界盡,已經完成‘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弘願;眾生煩惱盡,眾生業盡,亦已達到‘煩惱無盡誓願斷’之目的。因為眾生無盡,煩惱無盡,故菩薩要學無量法門,對治無量煩惱,度無量眾生。今眾生既度盡,煩惱亦斷盡,二利究竟,佛道圓成,因行亦滿,故普賢菩薩說︰虛空界盡,我禮乃盡。
但此只是依據個人的迷悟修證而說,事實上,十方虛空是無窮無盡的,其中國土,其中眾生,亦無窮無盡,如是眾多的眾生,不可能同時修行,同時成佛,更不可能同時粉碎十方虛空與國土。既有國土,即有眾生,既有眾生,一定會起煩惱,作業,受報,輪回生死,必須救度。故普賢菩薩又說︰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是乃至,是承上虛空界盡,再推廣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普賢菩薩禮敬諸佛的宏願然後盡。但事實上,虛空界不可能同時俱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所以普賢菩薩禮敬諸佛的行願,亦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以下,是明三業禮敬無間。後念繼前念是‘相續’,于中不夾雜他念,一心一意以禮敬諸佛為念,是‘無間斷’,由于普賢觀行力,以不生滅心,取無相禮,自然三業精進,不生疲倦之心,不起厭足之念,念念無間,相續不斷,周遍十方,普禮諸佛,能禮所禮,自禮他禮,皆離相稱性而修,是名普賢行願的禮敬諸佛。
能夠修學普賢行願禮敬諸佛,即等如修諸波羅密。例如︰菩薩禮敬諸佛,將此禮佛功德,回向法界眾生,即是布施;禮敬諸佛,三業清淨,煩惱不起,即是持戒;心無厭倦,忍受疲勞,即是忍辱;不休不息,晝夜無間,即是精進;心意專精,一心不亂,即是禪定;能禮所禮,俱皆空寂,心境一如,即是般若︰自行化他,接引眾生,即是方便;以此禮佛善根,回向佛道,不求人天果報,即是大願;專心敬禮,內伏煩惱,外除魔怨,即是大力;能禮所禮,唯是一心,稱性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