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 正宗分 41
    正宗分41

    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除無數劫阿僧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淨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

    ‘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色身相是他真正的色身,簡別不是像觀。‘除無數劫阿僧生死之罪’,這是將勢至觀觀想成功,所得到的利益。阿僧譯中文為無量數。你若是能將大勢至菩薩色身相觀觀想成功,得個什麼利益呢?當下就可得到消除無量數個無量數的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淨妙國土。’其次,若將勢至觀觀想成功,不受輪回,不受入胎出胎之苦,當生就得神足通。念佛的人,要到往生極樂世界,才得神足通,游于十方諸佛世界。作勢至觀觀想成功,就在娑婆世界,就得神足通,就能常游諸佛淨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這是將前面第十觀觀音接起來,叫做具足觀他們的色身相。

    丙十二、普往生觀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于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若出定之時,憶持不失。

    這第十二觀叫做普往生觀,普字作總字講,作一個總觀想,觀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前面從第一到第十一觀,將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正報莊嚴,統統觀想成功,這第十二個觀想,觀想著自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叫做普往生觀。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于西方極樂世界。’見此事時,是個什麼時候呢?就是將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和正報莊嚴觀想成功--西方三聖的真實色身相觀想成功,指的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你就觀想你自己要生西方,你當起自心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于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作就是修觀想,修什麼觀想呢?作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觀想。于蓮華中,結跏趺坐,跏趺坐就是將兩個腿子盤起來,我們平常叫做盤雙盤。若是消文,那麼跏者交加,趺即腳背,把兩個腳背交加,放在兩個大腿上,這樣的坐姿,就叫跏趺坐。此處是叫行者修觀想,觀想你的面前有一個大蓮華現出來,你自己坐到蓮華里面去,兩個腿子盤起來,這就叫于蓮華中,結跏趺坐。再想到你坐在里面,這個蓮華合起來,合起來又怎麼樣?合起來之後,這個蓮華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你自己觀想著這蓮華開了,作蓮華開想;蓮華開的時候,就看見有光明,有五百色的光明來照身想;西方極樂世界,遍界都是光明,這時觀想有五百色的光明,來照自己的身體。眼目開想者,作光明照身想時,眼楮還是閉著的,但覺得眼前很亮,這時候眼目可以睜開,就叫眼目開想。眼楮一開,見佛菩薩滿虛空中,覺得驚奇高興。哎呀!真是極樂世界!滿虛空都是佛,都是菩薩,這就是前面講的,化佛化菩薩塞空中。這個時候,不但看見還再听見‘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先是眼楮看見的不可思議的境界,看見佛菩薩充滿虛空。現在再听到那流水的聲音亦說法,鳥叫的聲音亦說法,乃至風吹樹林的聲音亦說法,還有諸佛都在說法,這就是有情、無情統統皆演妙法,所說的妙法,統與十二部經相合。‘十二部經’一詞,有很多人解錯了。有人問道︰‘十二部經,我們只知道淨土宗有淨土三經,除了這三經外,還有九部是什麼經?’又有人問︰‘我們看到過淨土五經,除了五種之外,還有七部是什麼經?’這都是解釋錯了,所謂十二部經者,不是一部部的經書。部是部份、種類之義,總指一切經典,可分做十二個部份,或說十二個部門,所以十二部經,又譯作十二分教。教者,經教也,十二部經據智度論說︰第一叫長行,這是一種散文體裁的經文。第二重頌,頌是偈頌,它是一種不須押韻的詩體,前面有長行,後面又有偈頌的,就叫重頌;例如普門品的‘世尊妙相具’是也。第三孤起頌,前面沒有長行文,單獨的偈頌,就叫孤起頌。這長行、重頌、孤起頌三者,是指佛經經文結構的體裁。第四因緣,即佛經中的因緣法。第五本事,為諸大弟子前生前世的事。第六本生,是佛說他自己過去生中的公案。第七未曾有,是凡夫境界所沒有的事,如神通、變化等。第八譬喻,佛陀說法,遇到不易了解的佛法,常用譬喻來說明。第九論議,高深難解的佛法,由佛弟子出來問,佛來答,一問一答,辯明佛理,如金剛經的須菩提與釋迦世尊,一問一答,就叫論議。第十無問自說,高深的真理,無人能問,沒有人問,佛自己說,這叫無問自說,如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是以舍利弗作當機者,可是舍利弗一句話亦沒有問,是佛叫舍利弗的名,對他說的。第十一方廣,這是大乘方正廣大的道理。第十二授記,如法華經佛為諸大弟子授成佛之記,就叫授記。綜合起來,十二個部類,故名十二部經。在別個地方講,它包括一切大小乘經,在這里它單指大乘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