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43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這是說明觀想成功,所能得到的利益。有西方極樂世界化身的西方三聖,常常到你這個地方來,那就是說你永遠不會退心,亦永遠不會退失行門,因為你入定可以到西方去,出定又能憶持不失,又有三寶常常加被你,得種種力,那就是生西方已決定的了。
丙十三、雜明佛菩薩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這第十三觀,叫雜明佛菩薩觀,雜明就是甄別分明,各尊佛菩薩的各種不同神力自在。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這第十三觀,是教我們觀想佛像的下手方法。你若是發了至誠懇切的心,我一定要生西方,但是依照前面所講的觀想方法,怎麼觀都觀不來,你不要灰心,釋迦牟尼佛老早就知道我們會觀不來;那末有什麼方便呢?有!你先觀一尊應化身佛,應化身佛就像我們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他的身量一丈六尺高,你觀阿彌陀佛像,亦觀個一丈六尺高的像,在水池上。水池本來應當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池,現在你就觀想有一個水池,池水上面有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阿彌陀佛像,這就可以了。如前面所說阿彌陀佛的身量高大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凡夫的心量觀不到,前面佛真身觀說佛的身量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高,智者大師說那恆河沙三字是多余的,就說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高,還是觀不來,那不是凡夫心力所及的,一丈六尺只比普通人高一倍,這是凡夫心力夠得上。前面第九觀和第十觀,對佛菩薩的色身相,說了個身量數字,說佛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高,智者大師說那恆河沙三字是翻譯人翻錯了,不要恆河沙三字,六十萬億那由他由旬才對。可是觀音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比佛高了二十萬億那由他由旬,于是有說八十萬億是十八萬億之誤--寫顛倒了。可是十八萬億又太低了。所以這樣分別解釋起來,愈解愈亂,把初學的人,他本來沒有疑心的,因此反而生了疑心,究竟是多少高呢?我就依著這個經文講,這不是我們凡夫心力所及,你就順著經解下去,叫我們知道有最高最大、無量無邊最勝身的佛菩薩就對了,只要你將來得了念佛三昧,自然會看見他們有多少高,現在不是我們的境界。既然不是我們的凡夫心力所及,佛在前面第九、第十觀中,分別說佛菩薩身長數量干什麼呢?那個不說不行的,因為如果前面不說清楚,你觀丈六金身佛,會誤以為見到真佛了,得少為足;說了便知道這丈六金身,是方便法門,你觀到丈六金身了,就容易入念佛三昧,既入了念佛三昧,就能親自看見報佛之身,到此你就知道,所以一定要說,說了是叫你知道佛菩薩的高大身。至于初學觀想,還是打從小的佛身觀想起,等于說三種慈悲之時,例須說︰佛是無緣慈悲,菩薩是法緣慈悲,我們凡夫是眾生緣慈悲。那末,只說眾生緣慈悲就好了,我們沒有證得法空,法緣慈悲用不著;我們又沒有成佛,根本毋須無緣慈悲。可是這不說不行,若是不說,你會誤以為你的眾生緣慈悲,就算圓滿了,證到了究竟圓滿果。一定要知道,上面還有境界,還有法緣慈悲,無緣慈悲,說時要說得究竟圓滿,至于做就要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