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諦惑無色界二十八使苦諦下有九使。集諦下有六使。滅諦下有六使。道諦下有七使。若取若除。皆如色界中分別。故無色界四行下。合二十八使。合三界四諦下。有八十八使。並是能障見諦之惑。為須陀洹見道之所斷也。分別使相略說。並如前十使章門辨也。
思惟惑欲界四使一貪使。二嗔使。三痴使。四慢使。
此使從斯陀含向。入修道斷。乃至阿那含果。九品方盡。
思惟惑色界三使一貪使。二痴使。三慢使。
此三使並是阿羅漢向。用修道智斷也。
思惟惑無色界三使一貪使。二痴使。三慢使。
故三界思惟惑合有十使。足前見諦。合為九十八使。但此三使亦是阿羅漢向斷。至果方盡也。
次此應廣出諸煩惱科目。所謂三漏。四流。四縛。八邪。八倒。九結。九惱。十纏。乃至五百煩惱。八萬四千諸塵勞門。及恆沙等數煩惱。皆從見愛九十八使。離合而辨。若具出科目(雲雲)。今略出數科。足以顯教門明煩惱離合惑障潤生之法。諸煩惱科目。至第六卷中。別當更隨要而出。
十惡初門第十一
身有三惡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
口有四惡一妄語二兩舌三惡口四綺語。
意有三惡一貪欲二嗔恚三邪見。
次諸煩惱結使而辨十惡者。以煩惱既是惑亂之法。能驅役行者心神。乃令觸境顛倒。若縱此惑情而起身口意者。則動與理乖。故于三業所起。備有十惡也。通名惡者。惡以乖理為義。此十並是乖理而起。故名為惡。亦名十不善道。以其能通苦報。故非善道也。
一殺生斷一切眾生命。故名為殺生。
二偷盜盜取他財物。故名為偷盜。
三邪淫于非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語以言誑他。故名妄語。
五兩舌構斗之言間他。令致得失分。乖名為兩舌。
六惡口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
七綺語綺側語辭言乖道理。名為綺語。
八貪欲引取順情塵境。心無厭足。名為貪欲。
九嗔恚若對違境。心生忿怒。名為嗔恚。
十邪見撥正因果。僻信求福。皆名邪見。
次此應出四重。五逆。七逆。謗方等經。用僧 物。作闡提行。十六惡律儀等。諸輕重惡業科目。皆從十惡中。離合分別而說者。今欲論諸入道要門具出(雲雲)。至後第六卷中。別當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