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初門卷上 法界次第初門卷上10
    二歸依法達磨秦言法。法雲可軌。大聖所說。若教若理。可為心軌。故言法也。歸者反邪法還修正法。故名歸。依者憑佛所說。法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經雲。歸依于法者。永離于殺害。

    三歸依僧僧伽秦言眾。眾名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與佛所說事理法合。故名為僧。歸者反九十五種邪行之侶。歸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歸。依者憑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涂及三界生死。故經雲。歸依于僧者。永不復更歸依其余諸外道也。

    五戒初門第十四

    一不殺生戒二不偷盜戒三不邪淫戒四不妄語戒五不飲酒戒。

    次三歸而辨五戒者。大智度論雲。念佛如醫王。念法如服藥。念僧如瞻病人。念戒如藥禁忌。今所以次三歸而明諸戒品。意在此也。故佛為提謂等在家弟子。受三歸已。即授五戒。為優婆塞。若在家佛弟子。破此五戒則非清信士女。故經雲。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則違五星。在地則違五岳。在方則違五帝。在身則違五藏。如是等世間違犯無量。若約出世。犯五戒者。則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所以者何。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羅根本。若犯五戒。則不得更受大小乘戒也。若能堅持。即是五大施也。此五通名戒者。以防止為義。能防惡律儀無作之非。止三業所起之惡。故名防止。

    一不殺生戒雲何名殺生。若實知是眾生。發心欲殺而奪其命。起身業有作已。是名殺罪。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其余系閉鞭打等。是殺方便非正罪。

    二不偷盜戒雲何名盜。知他物生盜心。取物去離本處物屬我。是名盜。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其余計校乃至手捉未離地等。是盜方便非正罪。

    三不邪淫戒雲何名邪淫。若女人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兒子。世間法王法守護。若出家戒法護。乃至自婦受一日戒法。若有娠乳兒。及非道處。如是犯者。名為邪淫。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其余言戲。以物相要。乃至捉手觸身。未遂淫事。皆為邪淫方便非正罪。

    四不妄語戒雲何名妄語。不淨心欲誑他。隱覆實事。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妄語之罪。從言聲相解生。若不相解。雖不實語。皆是妄語方便。不謂正罪。

    五不飲酒戒雲何名酒。酒有三種。一者谷酒。二者果酒。三者藥酒。若干若濕。若濁若清。如是等能令人心動放逸。起三十六失。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也。

    次此應明在家優婆塞優婆夷。一日一夜八戒。出家沙彌沙彌尼十戒。式叉摩那尼六法戒。比丘比丘尼十種得戒。五篇七聚相。乃至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及三千威儀。八萬律儀。是中皆應次第略出科目。辨大聖從粗至細制戒之意。事轉繁多具列(雲雲)。今欲且逐要出諸禪定智慧法門科目次第。此諸戒中事數。至下第六卷。別更隨要者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