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初門第四十
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次十一智而辯十二因緣者。除如實智。其余十智。皆是二乘共得。今一往明。若聲聞人。但約一世。總觀四諦。成十智則智劣。智劣故。不能侵除習氣。功德神用亦減少。若緣覺人。通約三世。細分別觀十二因緣。若成十智則智強。智強故。能侵除習氣功德。神用亦廣。是以大聖教門。別開出中乘之道。意在此也。通稱因緣者。是十二法。展轉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謂之緣也。因緣相續。則生死往還無際。若知無明不起取有。則三界二十五有生死皆息。是為出世之要術也。教門十二因緣。有三種不同。一者約三世明十二因緣。二者約果報二世辯十二因緣。三者約一念一世辯十二因緣。今無明三世十二因緣者。初二過去世攝。後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在世攝。是中略說三事煩惱業苦。是三事展轉。更互為因緣。是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苦煩惱因緣。煩惱業因緣。業苦因緣。苦苦因緣。是為展轉。更互為因緣故。雲三世十二因緣也。
一無明過去世一切煩惱。通是無明。以過去未有智慧光明故。則一切煩惱得起故。是以過去煩惱悉是無明也。
二行從無明生業。業即是行。以善不善業。能作世界果故。故名為行也。
三識從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犢子。識母自相識。故名識。即是父母交會初。欲托胎時之名。
四名色從識生非色四陰及所任色陰。是名名色。即是歌羅邏時之名也。
五六入從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從五皰初開已來。即是六入名也。
六觸由入對塵情塵識合。是名為觸。以六塵觸六根故。即有六識生。故名情塵識合也。
七受從觸生受。故名為受。即是因六觸。觸六根即領受六塵。為六受也。
八愛從受中心著。名之為愛。謂于所領受六塵中。心生渴愛也。
九取從渴愛因緣求。是名為取。謂求取所愛之塵也。
十有從取則後世業因成。是名為有。因能有果。故名為有。
十一生從有還受後世五眾之身。是名生。所謂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從生五眾身熟壞。是為老死。老死則生憂悲哭泣。種種愁苦。眾惱合集。若正觀諸法實相清淨。則無明盡。無明盡故行盡。乃至眾苦和合皆盡。若能如是。正觀三世十二因緣。發真無漏。成闢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