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訶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開結使門。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大訶責,何故偷我香氣。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
此第三種訶香欲。大凡世人,多為香氣所迷,因鼻嗅香氣,則神識昏迷,此從鼻根造罪。男女身香,或有自然之身香,是夙世因緣。如一比丘尼以往昔誦經,因誦經功德,故口中常生蘭花香氣;又如一老比丘,因誦法華經故,滿身常發旃檀香氣,此為宿昔善因所感。或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草木薰香,乃至人間所造之妖艷粉水種種香氣,愚人不了,如此種種之虛妄香相,聞即生貪愛染著,從此開結使門,淪溺深坑。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自池中出,大訶責之︰‘何偷我香。'比丘應曰︰‘彼在家人,將蓮華攀折蹈踏不堪,而汝未之言,吾僅聞其香,訶責乃爾。'池神曰︰‘彼乃白衣人,滿身罪惡,故無可言,爾乃比丘,明理之輩,正如白玉無瑕 ,豈可因貪著此香而淪溺。'遂力勸勉之,比丘始心伏,足見香塵不可愛著,令諸結使臥者皆起。言結使者即煩惱惑,如繩之纏結然,臥起者謂本來降伏為之臥,今又重發故曰起也。有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須急去舍之。
四訶味欲者。所謂苦酸甘辛咸淡等,種種飲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著,起不善業。如一沙彌染著酪味,命終之後,生在酪中,受其蟲身,如是等種種因綠,知味過罪。
此為五欲中第四訶味欲。以用功人,對于色聲香味觸之五欲,視為外賊,能劫自心之家寶,宜急遠之,勿可貪著。言味者,有五味,即苦酸甘辛咸淡等種種飲食肴膳美味,此等眾味,能令凡夫之人,心生愛著,起不善業。審觀舉世人群,誰非為貪口腹,而殘殺生命,或網捕水陸空行,以自供口味,或偷劫他財,以償其舌欲。大矣哉!味欲之為患也,傷天害理,斷大慈悲,勿過于斯。如古有沙彌,染著酪味,命終即墮落酪中,而為酪蟲。修行者。應當知其過罪,而訶除之。
五訶觸欲者。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諸好觸,愚人無智,為之沉沒,起障道業。如一角仙因觸欲故,遂失神通,為淫女騎頸,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觸過罪。
第五訶觸欲。此觸欲最為厲害,為生死之根本。經雲︰‘一切眾生,皆以色欲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屬眼一部分,聲屬耳一部分,香屬鼻一部分,味屬舌一部分,謂四根對四塵,各有所受。惟此觸欲,則周遍全體,所言觸欲者,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互相按摩,及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其他種種之殊好妙觸,無智慧之愚人,為之沉沒,能障礙行者之道業。如從前有一角仙,為觸欲而失神通,發惡願感天不雨,後被淫女誘惑觸欲失通,騎其頭頸,是知觸欲之過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