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法須知 行法須知2
    行法須知2

    命終時的變化狀態可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時;第二個階段就是亡者外氣已斷而內息未絕時(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死位中有時期,即識悶絕位,常人有三天半到四天的時間)。為了加深死者對中有時期的印象,心里早有準備,死位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法性中有時期的救渡方法必須在死位中有時期就開始實施。所以‘第一節死位中有指授’的內容要在死相現前時就開始實施,即第一階段的行法。

    第一階段(即亡者死相現前而外氣未斷之時)行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亡者,在外氣斷的時候有死光發現。在這個時候,我們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證成法身佛了。關于‘死光明’的含義我們可以通過附注四,附注五來了解︰

    附注四︰初死時四大融入次第,已見前‘附注三’中。當風大消融後,次則融入‘空大’。在最後之一呼吸終了時,身中之血,皆收攝于中脈都帝。斯時有血三滴,依次悸動,向外呼出長息三次。第一次呼出距離一肘遠,第二次距離二肘遠,第三次距離四肘遠,而外氣始斷盡。乃從頂上有入胎時父所賦予之白分明點,由頂上急遽下降,于是生起能知之各種覺境。此分內外兩覺性︰外所覺者,有如月光朗照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煙霧迷離之狀。此為初死時光明起現之相。在密法中術語,稱為‘明’‘增’‘得’境,為初死時所必經歷之過程。初歷明境,又從臍下有入胎時母所賦予之紅分明點,急遽上升。外所覺者,有如日光照耀之景象;內所覺者,則如流螢之光。是謂‘增境’。未幾之間,又轉入‘得境’。此時白紅兩明點會合,心中之識,亦同時會合。外所覺者,有如月蝕日時、日中所現黑月光影;內所覺者,則如油燈外蒙半透明之罩,是謂‘得境’。由此又轉入‘近得之境’。此時一切皆空無所有。外所覺者,現為如黎明時東方曙光景色;內所覺者,則如萬里無雲之晴空天色。以上明、增、得三境,乃至‘近得’,是在五大消融後,由‘地大’而至‘近得’,為死後初歷之經過。至‘近得’時,即為明光出現之境相,又稱‘死光明’,為時極暫。若平時有修持者,睹見此死光明,便可認識,如子遇母,母子兩光,融會為一,則不經中有而現法性,否則中有又現矣。從風大融入空大……至近得境相起現時,是為死後第一剎那。所謂上根人不歷中有、法身成佛,即在此時。此後降入第二剎那,故即為報身中有。人在死後呼吸全斷,知覺全失,惟耳根听覺獨明,生前耳聾,此亦無礙,故施此明光教授法,最易領悟而得救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