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6
    第四要義.謂破異品。若所執我與五蘊異者.則離色等五蘊.應有我可得.如驢馬相異.離馬有驢可得。然色蘊等一一除後實無我可得。中論雲.“我異所取蘊.是事終不然.若異應可見.而實不可見。”

    依此四義觀察.便知身心上.全無俱生我執所計之我。是為初得.中觀正見。若是宿世曾習此見者.覺如獲得所遺珍寶最極歡喜。若先未習今創得者.覺如遺失極可愛物.起大恐怖。若俱無彼二感覺者.則是未能了知所破.或未善破除也。

    修習之法.有定中修如虛空.與後得修如幻化之二。初謂如虛空.唯由遮遣礙觸而立.此亦唯遮自相之我.專一而修.住空見中堅固不動為主.若覺心相稍低劣時.便應憶念前四觀察.引生定解相續修習。二後得修如幻者.謂由四相觀察.破自相有之後.次觀余存何法.便覺行住坐臥一切威儀動作.皆唯分別假立.如同幻事都無自性。又善得人無我見時.雖無俱生我執所執之我.但業界所依之我則非全無。如幻師所變象馬.雖無象馬之體.然有象馬之相。如是現在彼我.本無自性現有自相.唯由分別假立之我.即能作善惡業.受苦樂果.一切緣起作用皆應正理。自性雖空非畢竟無。故非斷見。又一切法本來性空.通達無我慧即如是通達。非是原有自性.後由覺慧安立為空。故空亦非由慧所作。又一切法皆非實有.非一分空.一分不空.故亦非少分空。故修一切法皆無自性.即執一切法為實有之對治也。

    辰二決擇法無我分二.已初決擇有為法無自性.已二決擇無為法無自性。初又分三.午初決擇色法.午二決擇心法.午三決擇不相應行。今初

    先當觀察自身.心中堅執為我身者.究執何物為身.如何執著。非于骨肉五支和集之主執為分別假立.是于假立境上執有自相成就之身。若果有彼身者.則與色蘊為一為異。若是一者.此骨肉五支和集之身.是由父母精血和成.如身有五支.則識所托之精血亦應有五支。又如支有五.身亦應有五也。若是異者.則離一一支外.應有身可得.然實不可得。故無如是所執之身也。

    午二決擇心法.如今日之識.若覺非于上午識及下午識上分別假立.而為自相有者.則當觀察與上午識及下午識為一為異。若是一者.于上午識上應有下午識.于下午識上亦有上午識。若是異者.除上午識與下午識.應有彼識可得.而實不可得。故無如彼所執之識也。

    午三決擇不相應行.例如一年有十二月.若覺非唯分別假立.而有自相之年者.應觀彼年與十二月為一為異。若是一者.如月有十二.年應有十二.以年與各月皆成一體故。若是異者.除十二月後應有年可得.而實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