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 【解釋正文】48
    【解釋正文】48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現在互不認識?當知這是由于彼此隔了一世或多生的關系。加之,我們認識的智慧之力,已不能到達那樣的程度,所以彼此相見不相識。不說隔世如此,即在現生當中,我們亦常見有這樣的事實︰人或受到突然極度的驚懼,或在受到什麼重力的打擊,或由高處僕跌而受到過度的震驚,致腦神經受到損傷,而失去了記憶力,對直接親屬或朋友,都已不再認識。像這樣的情形,可說是很多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隔世昏迷的道理,是很合于生理學上所說的義理,絕對不是無稽之談。

    經說︰‘羅漢有隔陰之迷,菩薩有出胎之昏’。一個菩薩行者,死後轉生人間,尚且是昏昧的;一個證果羅漢,轉生應化人間,亦暫忘失過去。不過,他們與凡夫所不同的是︰即一遇到機緣,略為予以點醒,立刻就可恢復記憶。我們凡夫,生而死,死而生,生生世世,改頭換面,自然互不認識。‘今雖隔世昏迷’,彼此‘互不相識’,但確曾經互相做過眷屬,彼此實在互有恩惠,論情度理,怎能沒有什麼報效的表示?所以說︰‘以理推之,豈無報效’?果能想通或深信眾生之間,是有著親屬關系的存在,而你又能具有高度孝思的話,你必然會念累劫父母的深恩,要去報答眾生之恩。佛法的理論,超過各宗教各學說,重視念眾生恩,亦可說是主要原因之一。

    【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

    在五趣中,不論哪趣,都有我們的父母,這從上說可以證明的。現在且約畜生趣來加推論︰披毛戴角,是指豬馬牛羊等類的畜生,亦即一般說的動物中的家畜。除此,還有其他的老虎、豹子、山羊等亦屬于此。‘今之披毛戴角’者流,我們不要把它看成與自己一點沒有關系,說不定就是某人過去的兒子或女兒,所以說︰‘安知非昔為其子乎’?這在因果輪回錄中,是有很多記載的,現在不去引說。蠕動,是沒有脊椎骨的動物;□飛,是昆蟲螻蟻之類。這些,看上去雖是微細的生物,你又怎知它們在過去生中,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所以說︰‘今之蠕動□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諸如此類的事情,在佛法因果律中,可謂舉不勝舉,我們稍一審思,能不有所凜然?

    【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

    過去的父母子女,現在我們不認識,再舉現實的事例來說︰如在現實中,就每‘每’的‘見’到有人于年‘幼’時,‘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別個地方去,等到‘長’大成人,再度回到家鄉,‘而’彼此的‘容貌,都’已淡‘忘’,父母固不識兒女的容貌,兒女亦不識父母的容貌,因在長時期的別離中,雙方的生命肉體,都已有了顯著的變化,當然難以辨別其容貌了。中國有首詩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以作為這兩句的最好注腳。今生尚如此,‘何況’是在‘宿世’有過‘親’屬之‘緣’,到了現生,他是姓張姓王,抑或姓李姓趙,當然更加沒有辦法記得,所以說︰‘今則張王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