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 【解釋正文】79
    【解釋正文】79

    【然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于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

    淨土法門的殊勝,固然是不錯的,可是彌陀經中,曾經這樣說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本此知道︰真正要生極樂國土,還須多多修諸善福,以為求生彼國的助緣,所以說︰‘然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經即指彌陀經而言,講到善根福德,當然是很多的,持五戒行十善,固是善根福德,修忍辱行布施,亦是善根福德,甚至舉手之勞的善行,都屬于善根福德的範圍。然而任何福德的培植,都不及執持阿彌陀佛的聖號來得殊勝,所以說︰‘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任何善根的栽培,都不及發廣大菩提心來得殊勝,所以說︰‘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

    當知一句佛號包含萬德,而這萬德洪名,無德不臻,無福不具。能夠一心執持名號,不但是修了福,且還修了真實的功德,永遠不會再墮落了。什麼叫做真實的功德?功德亦可叫做善根,善根是要在佛前種的。如果我們口口聲聲的念佛,經常不斷的拜佛,是即真實的大功德。‘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至至誠誠,懇懇切切,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除掉八十億劫生死的罪苦。十萬叫做一億,八十億劫,就是八百萬劫。一心一意的念佛,就可以把八百萬劫所造的罪業,一齊都消去了。罪業既然消去了,自然不再受那生死輪回的種種苦惱了。這樣的功德還不算大麼?況且還靠著阿彌陀佛的大願心的力量,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呢’?所以執持名號,就是廣修福德。

    至于說到發心,不外于離苦得樂,如果只為自己離苦得樂而發心,只為自己舍穢取淨而發心,這是二乘人所發的厭離心,其心量狹小,不足以言多善,言多善必須發無上大菩提心。如本文前說︰‘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只此一念大菩提心,就可以統攝一切善法,一切善法無不圍著大菩提心而轉。當初阿彌陀佛發願創造極樂淨土,就是由于一念菩提心動。現在我們要生到極樂世界去,唯有發廣大菩提心,才能與阿彌陀佛的悲願相應。是以淨土行者,如能一方面執持彌陀聖號,另方面發真實懇切的廣大心,則往生彼國,乃決定無疑。

    多福既以執持彌陀聖號為上,‘是以’淨土行者,即使‘暫執聖號’,其所得的福德,‘勝于布施百年’。布施是有福德的,這是誰都知道的,可是于百年中,布施所得福德,較之短暫念佛所得的福德,真如經中所說︰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因為布施所得的福德,如不能了解其三輪體空,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根本談不上了生死得解脫,可是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二者如何能比?多善既以發廣大菩提心為最,是以淨土行者,即使‘一發大心’,其所得的善根,‘超過修行歷劫’。不論修什麼佛法的行門,都可種下善根的。但發大心所種的善根,超過歷劫修行所有的善根。印順導師說︰‘往生西方淨土,是大乘法門;大乘法,建立于發菩提心;離了發菩提心,即不成其為大乘了。所以世親菩薩的淨土論說︰‘二乘種不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乘淨土;生到極樂世界的,都不退轉于無上菩提’。可見發菩提心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