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2
一、同為一信,其中有理信者,有迷信者,因而信有正邪之差。迷信出于荒誕不稽,托于假借幻想,惑于邪說妖言,發于理智不清,如諂鬼昧神者是也。理性由聖賢名言之啟迪,學術思想之掘發,或由高上宗教之修養,以及禪定智慧生活中之所得,故與迷信者迥異。此堅淨信菩薩,已能穩固堅定其理性化之淨信而棄絕一切愚昧性之迷信,故名為堅淨信也。
二、依佛法言,淨信者,信以淨為性,自淨淨他,如水清珠之自清清他,離淨之性,則無信也。若上文之理性,可名為信,迷信即不名為信也;堅淨信者,在佛法中最低證入十信位,或已晉至地上菩薩。
次再復明地藏菩薩,地藏大士之本事,及其過去因緣,詳見地藏本願經。在本經中,世尊亦略為紹介,謂其久越薩婆若海,依其願力及本土眾生之緣,菩薩方便權現而教化之,德相除如來不能及,化業唯等覺堪與比耳。按地藏之名義而言,地乃一比喻,能含藏而孕育萬物者曰地。此地意目心地;地能韞物,心中亦含藏無量萬法種子,一切善惡業果,莫不咸由心地所生,故名之為地藏。
二菩薩已明,茲再言其興起本經教法之因緣,即明其何以由此二菩薩而發明此經之意旨也。此經主要意旨,在 除胡信,令生正信。疑而不決,信而不生,是佛法之大障,故本經以堅淨信菩薩為發起問法之人,其隱意,即提高佛弟子之淨信也。所信者為誰?釋尊囑令地藏菩薩為本經之說法主,不啻囑令信仰地藏菩薩。地藏為誰?就事言,當如地藏經中所言其人;就理言,即菩提心中含藏之萬德莊嚴;然事理雖殊,而實相融不二,因事上之地藏由于圓成理上之地藏而證得,故所信者,當藉事而顯理,由信事地藏而顯理地藏也。總而言之,本經點出學佛者之主要條件,則在一信字,信而需堅決,尤以理信為要,勿信心外有法,需信其自心,自心含藏無漏功德,即所謂地藏菩薩,果能如此信而堅,則本心之地藏自顯。木經特以此二菩薩而為說听師資者,蓋即提倡深信自心也。
三、刻輪佔相
經中對于如何刻輪,如何佔相,皆有明文,似不必再行論列,然其文義隱晦,故作一商討研究之。欲問感招果報之若何,莫若審查自心之動念,故卜筮佔相,多余事也。然欲斂外境而歸于心,地藏示以刻輪佔相,亦誘初機之大方便耳。一、如何刻輪?經雲︰“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傍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說名為輪。”按經意,既名木輪,輪有轉動義,則輪必為圓形無疑。又謂,其大若小指許,長短不滿一寸,則此木輪,想為橢圓形矣。又謂,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按文義觀,似謂此一橢圓形木輪之正中處,刻為四面(東西南北)之方平相,在方平相之兩頭,漸漸向斜刻去,成為尖圓形,如此,則輪相成矣。但若細心究之,輪相果為正中方平。兩頭尖圓,是否便于仰手擲佔,恐成疑問。私意,如其不便擲佔。直刻木為不足寸長之橢圓形輪相,可也;在其正中之四方處,就其四面相等之地位,用筆畫成四方格,以便在方格中記載善惡等字樣,或畫豎線之長短,橫線之淺深等,如此,既順經意,亦可便于佔卜也。如不用筆畫成四方格,直就木輪正中四面所佔之方分而記載字樣等,亦未始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