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四(经文卷三之一) (经文卷三之一)15
    言若诸色迁变。已归灭尽。而汝识又识其色相迁变。则是汝识不随色迁灭矣。下乃结成破意云。色灭而汝识不迁。是识独存。无复对待。更与何法分限而立其界乎。

    未三从变不成界

    从变则变。界相自无。

    此言非但不迁无以立界。纵从其迁变。则应已归变灭。而并其界相皆无矣。从何立界乎。

    未四不变不识空

    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

    此言非但变灭不能识空。纵使不变。即成恒性。既从色生。则应惟恒识色。不复识空之所在矣。

    午三破共相生

    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

    合离二句。前句上合字。与后句上离字。皆属根尘。前句下离字。与后句下合字。皆属于识。合则中离者。言此根尘若合一处。其间自无空隙容识。而中界之识。即应离而在旁。何成中界。又此根尘若离在两处。则所生之识。亦当分在两处。而与之各合。即环师所谓半合根。半合境。亦不得为中界。末二句。谓两合则杂。中离则乱。故曰体性杂乱。何能成中界乎。

    巳四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可分前半至三处都无作结相之妄。分后半至科尽作归性之真。三处都无者。言所生眼识既不成界。能生眼色何得成缘。良以中界既无。内外叵得。所谓为缘生识。不过顺世权立。都无实义矣。色界者。色识界也。此系尘以为别名。而又略一识字。后二科仿此。言此三界约相全妄约性全真。本惟为一非因缘非自然之性而已。岂有三相可得哉。下五科仿此。眼色识三界已竟。

    辰二耳声识界。分四。巳一标举三界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

    巳二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

    巳三分合难破。此下诸界不同。前界但惟破识无生。今虽亦约于识。却乃专破根尘了不可得。后方结言无可立界。平破之旨。于此益明。下皆放此。分三。午一破因耳生。分三。未一约胜义根破

    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