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導讀︰

    《林間錄》二卷,北宋慧洪撰。

    慧洪(1071-1128),後改名“惠洪”。俗姓彭,字覺範,號寂音尊者,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縣)人。十九歲在東京天王寺試經得度,通《唯識》奧義,並博覽子、史諸書。“覽群書殆盡”,能過目不忘,並以詩名動京城。後來南歸到南歸宗寺參謁真淨克文,嗣其法,為臨濟宗黃龍系傳人。崇寧年間,住臨川北禪院,遷住金陵清涼寺。曾一度被誣入獄,經丞相張商英、太尉郭開民等秦免,賜紫衣。政和元年(1111),張、郭獲罪外謫,有人誣陷慧洪與二人有謀,詔奪袈裟,發配崖州(今海南三亞),三年之後始得歸。于是棄僧服入九峰洞山,以文章自娛。後來又受誣下獄,遇赦得免。靖康元年(1126)再度剃發。慧洪能詩善屬文,頗富才情,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記載他所作《上元宿岳麓寺》詩有“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鄉心未到家”之句,時人以“浪子和尚”稱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此評論說︰“則既役志于繁化,復耽情于綺語,于釋門戒律實未精嚴,在彼教中未必遽為法器。”似乎有些求之太苛。

    慧洪著述頗豐,有《林間錄》二卷、《禪林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二卷、《志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法華合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金剛法源論》一卷等。

    《林間錄》是一部筆記體的著作,其中雜記禪林中尊宿、士紳的嘉言遺訓以及掌故逸事,謝逸的序說︰“洪覺範得自在三昧于雲庵老人,故能游戲翰墨場中,呻吟謦咳皆成文章。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莫非尊宿之高行、叢林之遺訓、諸佛菩薩之微旨、賢士夫之余論,每得一事,隨即錄之。垂十年間,得三百余事。”但實際上內容當不限于此,慧洪往往在書中自立議論,闡說禪理,也頗考證異同,如訂正贊寧《宋高僧傳》等書的說法和記載諸條。書中記載之事不僅是慧洪所听聞,有很多是他親身所見、所參與,有比較高的史料價值,普濟作《五燈會元》常從中有所取資。慧洪長于屬文,從《林間錄》中可以窺見其文筆之贍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慧洪雖僧律多疏,而聰明特絕,故于禪宗微義能得悟門,又素擅詞華,工于潤色,所述釋門典故皆斐然可觀,亦殊勝粗鄙之語錄,在佛氏書中猶為有益文章者矣。”評價還是比較公允的。此書在禪林中一直廣為流傳,被列為“禪門七書”之一,後來更傳入日本,為日本諸名禪師所推許,有多種版本行世。

    該書被收入《四庫全書子部釋家類》和《續藏經》,本次注譯根據四庫本。又《林間錄》後附有《林間錄後集》一卷,收入他的贊、銘、序文及詩文等。出于篇幅的考慮,略去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