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和超化寺
    超化寺,原名“阿育王寺”,坐落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之中心,西依嵩山,南傍馬鬼山,北望青屏,東瞰大隗,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素有北方江南之稱,是著名的佛教勝地。

    該寺建于東漢桓帝年間﹝147年﹞,迄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寺院擁有阿育王所供奉十九座佛陀真身舍利塔之一,列“名剎拾伍”。

    寺院興于北魏,盛于唐朝。據“北齊造像碑”記載,淨土宗祖師曇鸞法師曾經在此擔任維那,著名的超化吹歌本是宮庭音樂,也是在這時走進佛教,成為佛教法樂的。明朝時又流入民間,現今仍保留有六百多年前的笙、管、工尺譜等演奏、記樂遺物。寺院在唐朝時達到鼎盛,僧眾有二千多人,寺院面積方圓二十里地,這里曾是淨土祖庭,也是接納十方衲子的一大道場。滄海桑田,幾經興衰寺院面目被毀,明清兩代雖屢有修復卻難見當年雄風。民國年間倭寇入侵,戰亂不斷,僧人為護民眾,寺院慘遭浩劫,院牆坍塌,廟宇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