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一節修行的次第

    一、五道

    善業之積聚是重要的,因善業是修行五道中的資糧道,一時雖不能解脫,但仍是解脫的基礎。積聚善業的方法有無量,任何以慈心、悲心或菩提心所行所憶皆是善。其中以七種最適合行者。(一)抄經,(二)供養三寶,(三)布施下道眾生,(四)听聞佛法,(五)讀誦經典,(六)說法開示,(七)修等持。以上是積聚資糧道的方法。

    在修行道上有五種次第,故說解脫有五道︰一、資糧道,二、加行道,三、見道,四、修道,五、無修道,五道是行道的次第。三乘佛教對五道見地各有不同。

    依釋迦牟尼佛所證五道為例。小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在未降生淨飯王子前身,曾歷三大阿僧只劫,在古釋迦牟尼佛如來前發菩提心,入資糧道,其間經歷三無數劫,至寶髻如來示現人間時,圓滿初無量劫;至燃燈如來時圓滿第二無數劫,至毗婆尸如來時圓滿第三無量劫,直至降生為王子剃發苦修六年,到菩提樹下金剛寶座,初夜降魔為止,仍屬資糧道,其後中夜入定,始證加行道、見道、修道;後夜時,明月繁星出現,始于金剛寶座證無修道,成就正等正覺。

    但大乘則認為,釋迦牟尼佛在初無量劫時,圓滿資糧道與加行道,初地至七地菩薩時圓滿第二無量劫;八地至十地圓滿第三無量劫;故釋迦恆古以前已非凡夫。依最後身前,釋迦于摩醯首羅厚嚴天中(奧明天),受十方一切諸佛大光明灌頂,剎那證十地圓滿之智,成就十地菩薩,同時圓滿證得法身與報身,名正等正覺無上之佛陀。此時報身安住于此,化身依十二相成道示現人間。

    雲何十二相成道?即是︰在天道兜率天圓滿事業。入母胎示現六牙白象足行。十月住胎表示證十地。降生藍毗尼花園。年少英勇習武人間稱獅王。受用嬪妃方便圓滿世俗道,善理國事舍離苦果惡業及王妃。遠離家鄉騎馬天邊行,于清淨佛塔聖處自剃發。尼連禪河畔苦修六年,勇猛不懈圓滿精進道,成就無上禪定。為令圓滿無始之梵修,前往金剛寶座菩提樹下,成就金剛不動正覺。憐憫眾生于鹿野苑初轉法輪,開演三乘方便菩提道。于舍衛國中展神通。拘尸那羅示現涅盤。此說釋迦佛于最後身前已是十地菩薩,經灌頂後證佛果位,再以化身示現人間,圓滿十二相成就道。如是示現是佛的慈悲展現,與小乘說法截然不同。

    另依密續說,釋迦牟尼先依顯宗契經圓滿三大阿僧只劫,證十地菩薩,在奧明天與金剛亥母雙運作第三智慧灌頂,證得勝義光明,復受一切諸佛第四名詞灌頂或說第四無上灌頂,得「無修雙運金剛持果位」,是為成佛。成佛後以化身示現人間,為淨飯王子,至尼連禪河邊入定時,至天道說法六年。此與小乘及顯宗之說有明顯差異。

    二、諸道差別

    五道之間各有品位︰

    1、資糧道有三品。

    2、加行道有四位,暖、頂、忍、世第一。

    3、見道有二定,正定、後得定,見道後即是初地菩薩。

    4、修道有十地。

    5、無修道是佛。

    小乘的見道︰證四諦苦集滅道、十六行相,主要依苦諦四行相,無常、苦、空、無我為修行所依。

    何謂無常︰見一切諸法極致細微皆無是常。

    何謂苦︰見一切有為皆苦。

    何謂空︰見情器無創世主。

    何謂無我︰見內無有具生實有相,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無我,但識性如微塵則是實有。

    故小乘以了達無我作為見道。用以對治我執。大乘則是以通達空性名見道。小乘修道證八地︰千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作護地、已辦地。第八地是聲聞羅漢果。

    小乘修道有二,世間道、出世間道。

    (一)修世間道︰證預流果,色界四禪,無色界四處。四禪八定加上預流果,名九住心。修世間道,可解脫欲界煩惱,證色界第一諦,依次證悟至無色界之果。外道亦可證。小乘修無我最高也只是證得無色界之果。世間道可謂外道法門。

    (二)出世間道︰于證得見道後,依次第增長,小乘證羅漢果,名出塵。小乘在三界之中所證四果名為預流、一來、不來、羅漢。

    欲界證預流果,屬于見道(須陀洹)。色界證一來果,屬于色界第一地至第五次第(斯陀含)。色界證不來果,屬于(阿那含)第五次第至第九次第。

    無色界證羅漢果,阿羅漢果位亦分九次第,故每一果皆有九次第。

    小乘修道依三十七道品(智慧品中詳述)與止觀,威儀修十二頭陀行,對治貪欲。

    何謂十二頭陀行︰

    1.持糞掃衣2.但持三衣

    3.但持毳衣(鳥獸細毛)4.但一座食

    5.次第乞食6.不作余食

    7.處阿蘭若8.常住樹下

    9.常露地坐10.常住冢間

    11.常期端坐12.隨處坐

    另有常隨四沙門法︰

    1.他罵不還罵2.他怒不還怒

    3.他打不還打4.尋過不尋報

    以上小乘見道、修道簡述。

    三、大乘見修二道

    大乘見道知見有四︰(一)、諸法無我;(二)、生二諦菩提心;(三)、生勝菩提心智慧資糧;(四)、觀修三輪體空。(第三、第四皆是智慧之異名。)

    大乘見道依諸法無我性空之見地,觀照諸法體性無實有,發菩提心,菩提心分俗義與勝義,亦即世間菩提與究竟菩提。菩提者,覺性也。

    俗諦菩提心有二,願菩提(願眾生成佛)與行菩提(行菩薩道)。

    一、願菩提︰修四無量心,以慈悲喜舍長養慧命。雲何慈悲。慈悲有三︰1.慈悲眾生苦,名為眾生緣悲。2.慈悲羅漢未成佛,名為法緣悲。3.慈悲菩薩未成佛,名為無緣悲。雲何喜舍︰隨喜眾生一切善,隨喜羅漢一切善,隨喜菩薩一切善。舍怨親有情住大平等,心離一切因緣非因緣,悲空雙運。

    二、行菩提︰修十度。何謂十度,又名十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是唯識宗所立,稱名十勝行。六度波羅蜜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般若,加上方便、願、力、智為十度。一、布施有三︰財施、法施、無畏施。何謂無畏施?令眾生不畏懼名無畏施。布施有四法︰能壞對立面法、如慳吝,能證法無我、無分別慧,滿眾生願,成熟三乘種性。二、持戒有三︰(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積聚功德如十度)(三)饒益有情戒(萬行諸法)。亦有三戒名︰(一)救難戒(二)善願戒(三)出離戒。此三戒出自阿難典故。

    [成軍按︰此阿難通常稱作阿難陀,非佛之從者,記誦佛經之阿難。]

    阿難未出家時,結婚恩愛,愛不能舍,夫離時,妻以津沾衣襟,乾前歸。一日佛至阿難家,叩門久不應,內里嗯愛聲,久候,佛自離去。阿難後追,佛雲阿難︰「如是易生障礙。汝妻美否?」遂以神通帶阿難至天上,見天人雙運享樂,問阿難天女如何?難想個個皆勝人間,至一處見四天女無人伴,趨前問天女如何無人?天女雲︰「等阿難。」阿難大喜,反問天女︰「阿難如何至?」天女雲︰「因阿難向佛祈戒故,功德無量。」返人間,阿難即向佛求戒出家,名救難戒。然難心憶天女想。一日,佛攜阿難至地獄,見一切恐怖油鍋死難相,唯見一鍋無人,問卒何故?卒曰︰「等阿難,因阿難住天上福報享盡當墮地獄受苦。」阿難聞已返回人間為避苦難,遂再度與佛求戒為免惡業苦,名善願戒。日久察覺輪回無苦之諦,祈佛攝受出離三界,佛授戒名出離。

    三、忍辱有三︰(一)安受苦忍︰忍一切痛苦,入行論雲,無痛苦不能行道,苦是道之基。(二)耐怨害苦︰對傷害我者不生怨恨,並且恭敬能受。因為若無他人傷害,不能修恭敬慈悲。(三)諦察法忍︰對空性見地不生畏懼,用以對治外道之神論,及人間榮華富貴。

    四、精進有五︰披甲精進、加行精進、無怯精進、不退精進、不滿精進。

    五、禪定有二︰一、小乘世間禪。二、大乘出世間禪。小乘世間禪,修九住心,觀四諦,證四禪八定,解脫一時。外道亦可證無色界四處。大乘出世間禪,修九住心止息,觀空性,如虛空定名金剛定,名勇士定。正定,後得定,雲何後得定?禪修出定後于四時行住坐臥,皆不忘失佛法行儀安穩內心清明。

    六、智慧有二︰俗智與真智。俗智︰包含兩種五明,大五明與小五明。何謂大五明︰工巧明、醫明、聲明(造字)、因明(邏輯)及內明(三藏)何謂小五明︰修辭學、辭藻學、韻律學、戲劇學、星象學。內明三藏分為二︰(一)九分教屬于小乘︰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因緣、方廣、希法、論議。(二)十二分教屬于大乘︰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依文字、含義之經教歸納經、律、論三藏。

    真智亦分有二︰了達諸法體性及了達諸法空相。了達諸法顯現之空相是俗諦,了達諸法體性真如才是勝諦。但其了達諸法顯現是空相,雖名俗諦但已近似真如,故明白通達俗義勝義二諦皆可名智慧。

    將內明歸納為俗智,意指對三藏文字般若之了解而非了達,了解文字,不代表通達徹悟真理。但內明是解脫之基礎,若不經由內明之學習絕難真正解脫。因為勝義諦是依俗義諦而證悟,不能了達俗諦即不能證勝諦,若不通達勝諦則無法透視俗諦。雲何勝義諦?勝諦有二︰1.同義,名隨究竟。譬喻諸法空相。2.實義,名真實究竟。譬喻諸法體性。

    寂護雲︰修觀照無我時,終不可得,是心所造見地,非究竟真實。因真實離戲,修而舍之,方可證。故修觀空性,得終不可得,名近似究竟智。與究竟智同義,故名隨究竟。

    雲何真實究竟?真實究竟有十六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際空、畢竟空、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法自性空。另有十八空,加上無法空、有法空。名真實究竟。因證諸法內外真實體性故。雲何大空,十六空之一,諸法自性空,遍于有情世間與器世間。雲何空空,十六空之一,空性本無實性。

    另有四空說,又名四性空,有性空、無性空、自性空、他性空。四空︰空、極空、大空、一切空,四空與明、增、得、光四喜對應。四空中之大空,對應受離喜妙樂。空是離戲,唯心證知,簡單的分判為自空、他空。雲何自空︰心的能知,對應內觀一切是空。雲何他空︰心的所知,對應外顯一切我無我,法無我。若通達空性可證十地菩薩。以上六度般若蜜竟。

    四、如何行大乘五道

    行大乘五種清淨道︰資糧道、聞法;加行道、思惟;見道、證空性、登初地;修道、圓滿九地;無修道、圓滿十一地成佛。

    行菩薩道當依七支供養,七支供養為︰一、頂禮︰恭敬服侍上師,繞行佛像、佛塔,上師走近、起立致敬,施藥病者。二、供養︰財施、觀想施、以身施。三、懺悔︰依四對治力懺,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返回對治力,現行對治力。雲何四對治力︰1.頂禮誦百字明懺悔。2.觀想本尊或皈依境。3.獻曼達、作擦擦、供養食子、造佛像、印、抄經。4.誦經持咒、避免生惡業。四、隨喜︰世俗善業、外道善業、阿羅漢功德、佛菩薩功德。五、請佛住世。六、請轉法輪。七、回向。

    修七支供養,可得兩種結果。

    一、俗義的結果有二︰

    1.上生具足七功德︰長壽、無病、相好、福報、家庭美滿、富足、聰明。

    2.得人身,具足十八種功德,八有暇、十圓滿。八有暇︰遠離地獄、饑餓、旁生、邊鄙人、長壽天、執邪見、佛不出世、喑啞等八種無暇。十圓滿︰得人身、生中土、諸根具全、未犯無間罪、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說法、佛法住世、入佛法、有善師、前五自圓滿,後五他圓滿。

    二、勝義的結果有三︰證羅漢、闢支佛、佛(菩薩)。羅漢不解空性,獨覺證世性微塵是空,但心是實有。獨覺于佛與羅漢皆滅後,獨居尸陀林,積聚一百劫功德成就,自身不說法,以身教。又名緣覺,依因緣而覺。聲聞是佛親傳弟子,親聞佛說法,佛雖以涅盤,但口耳未斷故名聲聞。獨覺則無傳承、轉世、化身。菩薩有受戒菩薩,及登地大菩薩。佛陀,名正等正覺,大菩提,大涅盤,全知,善逝,出有壞,大聖,無余羅漢,醫王,能仁,等名號。

    佛之三大功德︰善因、善果、善業。雲何善因︰佛有三大阿僧只劫功德,于第一大阿僧只劫修資糧道及加行道,第二大阿僧只劫修見道及修道之七地,第三大阿僧只劫修修道之七地至十地。雲何善果︰證三身或雲證智慧身及功德,自利之法身,利他之報身化身。

    佛之化身有三︰

    (一)、技藝應化作事業,如教化樂神乾達婆,佛自化樂師,演奏乾達婆琴。

    (二)、凡夫。

    (三)、悉達多,圓滿化身。

    佛之善業功德有二︰離系功德與成熟功德。

    一、離系功德有十六種與染污分離︰

    1.十力︰名如來十力︰知處非處智力,知業報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一切界智力,知根勝劣智力,知遍趣行智力,知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知宿住隨念智力,知死生智力,知漏盡智力。

    2.四無畏︰正等覺無畏,漏永盡無畏,說障法無畏,出離道無畏。

    3.四無礙解︰菩薩正確通達諸法相之四種智。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辯才無礙解。

    4.三念住︰于恭敬听受所說法者,不以為喜之心念住。于不敬听受所說法者,不以為怒之心念住。于听及不听二者,不以為喜怒之心念住。

    5.三不護︰佛身語意三業清淨,微細過失亦不沾染,故不畏他知,不須防護。即身不護,語不護,和意不護。

    6.十八不共法︰惟佛所有,行所攝六,證所攝六,事業所攝三,時所攝三。

    7.四無余清淨︰身、所知、心、全知圓滿。

    8.清淨智︰習染清淨後得智。

    9.大慈悲。

    10.當下全知。

    11.無垢染。

    12.知三世、當下之過去、現在、未來。

    13.知未來、未來之過去、現在、未來。

    14.知過去,過去之過去,現在,未來。

    15.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智眼。

    16.具六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

    二、成熟功德︰佛身功德,顯現三十二好相,八十種隨形好。佛語功德,出三藏法音一切善語。佛心功德,令心清淨之弟子無礙相應。

    佛事業有二︰利他事業與自利事業。

    一、利他事業︰分因與緣兩種。因者︰眾生本具佛性故得以作利。緣者︰眾生自具信心故得以成緣。佛性是因之名相,有多種,譬如善逝體性,有情真性,本具體性,無緣種性,不壞自性等等。雲何是因?因者本初佛性也,自性常住佛性中,一切有情皆可依道而開顯菩提成覺,或成就自性身依所住之處,此所謂住之處,即是心的本初佛性,或謂心的真如體性。自性與佛性非一非異,為方便說,故以自性常住佛性中。譬如醐于乳之中一樣的意思。但世人卻受無明之惑以為凡夫,不敢確信自己本具佛性,或自大妄想以為自己即是佛。雲何是緣?緣者隨增性,佛性可以清淨道之造作成就佛身。如何是造作呢?聞思修名為緣,造作始有力,常養我慧命,從而增廣空性之見。雲何隨增性,以信心及虔誠依止上師,聞法而畏懼世間之苦,是名隨增性。雲何具德上師?具德相之上師當具足菩薩戒,次精通大乘法,能以慈悲心授與灌頂,行住坐臥不離菩薩戒,面臨命危不舍菩薩戒。

    何謂佛的三身事業?

    佛有三身事業︰佛陀的法身事業,遍一切處是全知。佛的報身事業,通達情器恆順眾生,常住淨土為登地以上菩薩說大乘法。佛之化身事業,住世間示現十二相成道,利益群倫。雲何十二相成道?一、白幢(佛前生之菩薩名)自兜率天降生,現六牙白象入母胎。(佛入母胎後始稱佛)

    二、住胎十月,表示十地成就。三、腋下出胎,四方各行七步足下涌蓮。四、少年習藝。五、技冠群倫,娶妻,耶甦陀羅。六、二十九歲出離,佛塔自剃發。七、尼連禪河畔六年苦修。八、舍苦行往菩提迦耶金剛座。九、是夜降魔。十、凌晨舉頭觀星辰開悟成道。十一、三轉法輪。十二、涅盤。

    何謂佛陀的自利事業?

    佛陀的自利事業是,如來諸煩惱等障已盡除,證極清淨法身,遍一切處。

    自利益事業是法如如,不可思議,無有表示,唯佛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