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們要隨時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像,去套在別人身上,而期待他們符合我們的假設。

    *我們既都是有短處的,又何必攻擊別人的缺點呢!

    *假如你有一件忿恨的事,或者和某人有點糾葛,不要老是翻來覆去,把你想的、感受的、或者想說的,在心里一遍一遍的煎熬,因為神經就是這樣磨損的。正如同鞋帶,在每天拉扯的地方磨損一般。

    *做一個旁觀者,任誰都可以評頭論足,評長論短,但你在下評語之前,是否會共體當事者萬分之一的痛苦和呻吟呢?

    *為了善道行惡的人,論斷他們的缺點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良知。

    *說謊所受的懲罰,不在于人家不能相信他,而是在于他不能相信任何人。

    *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余地。

    *不可因一時興起,而輕易的允諾于人。

    *對無知者最好的回答是沉默。

    *“戀”的上半部是“變”的開始,失戀的人要懂得“戀”這個字隱藏的玄機。

    *兩性之間的愛,是一種能力最大的符咒,任何巫術、魔法都不得不對它讓步,但有一種力量能夠抵抗它,那是什麼呢?不是火,也不是空氣和物質,而是“時間”。

    *婚姻的成功,決不只是在尋找一個適當的人而已,而是自己要做一個適當的人。

    *當你思想日趨抑郁的時候,你應當善自督責。

    *假如你想擁有本不該屬于你自己的東西,那麼,你一定會連自己的東西都喪失掉。

    *當小孩子看著大人怒目相對,在爭吵的時候,會立刻給予正確的評價倒不是論誰對誰錯,而是懷著憂心與厭惡之情,逃離吵架的人。

    *當一個人懷有成見時,便會對萬事萬物,使用既有的,或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忘了探究真相。事實上,若以既有的概念,來解釋所有的事物,則將會與該事物的真實,相去甚遠。

    *情緒化的觀念和想法,多少都會有些偏差,事情一旦涉及自己的情緒時,就很難客觀看待。

    *從某方面來看,許多問題似乎可以靠正義來裁判,但事實上,人生的問題,必須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才能解決。

    *凡事三思之後,就會發現最初的想法根本不是思想,只是感覺而已。

    *世間,絕對不會有僅受誣謗,或只受稱譽的人。一般人心中的善惡標準及判斷,將會隨著時代的遷流而改變,人間所有價值,都是相對的,所以,世間的毀譽之論,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去計較。

    *在生氣的時候,不管怎樣,總要留下後退的余地,絕不要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反正,誰也挽不回過去,何不看開些。

    *發心不正,則所有的美德將付諸東流。

    *沒有經過品性上的播種,怎能預期在思想上有所收獲。

    *極細微的事,對性格感化,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不要認為小事情,是微不足道,而不加以重視。

    *有的人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猜疑。

    *“失敗”是很好的教育,如果善加反省思考,就能在失敗中,獲得和成功一樣多的珍貴事物。

    *世上沒有一處天天都如意的,唯有寬宏大量的人,才能有受用之處。

    *真正堪憐的貧窮,不是擁有的少,而是欲求的多。

    *盡量以施予代替取得,來減少心中的欲望,人生,沒有比這樣更好的生活態度了。

    *一日之中,飲食、睡眠、語言、行動等事,便已然耗去不少時光。在余暇不多的情況下,猶行無益之事、說無益之事、思無益之事,其所耗廢的,是點鐘、日、月、年,終至葬送一生,此乃最愚者。

    *除非是為了記取過去的教訓,或是希望從曾經付出的極高代價中獲取經驗,否則,我們無須再回顧過去。

    *想要吸進空氣,必須先呼出空氣。我們若要獲得更多的東西,就必須先付出代價。

    *賺錢是維生的一種手段,但它只是一種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如忘卻這番道理,本末倒置的犧牲自己,而拼了老命去賺錢,那只會使你成為金錢的僕役。

    *失敗的次數愈多,成功的機會亦愈近,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性急的人成功率最小,規律而鎮定的精神,可讓你避免在許多極平常的事情上失敗。

    *聖人並不怕沒有知識,也不怕懷疑、困難和省察自我,他唯一所怕的是以不知為知。

    *人常常因為偏愛自己,而造成對別人的不公平。

    *多花時間自我改進,不浪費時間批評別人。

    *處不如意之事,事不如意之人,惟應反躬自責,靜氣平心,以求一和合無諍之道。舍此而生角觸之計,不僅無益且有害。

    *行為不正之人,看起來生活似乎過得蠻安逸,而純良的人,似乎是過著非常悲苦的生活,但這都只是表面的看法。事實上,前者往往為一點點的小事而心憂,後者則內心常常是平靜的。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謊話非常高明,以沒被人察覺,而沾沾自喜引以為傲,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只是讓你更看不清楚真相。

    *從辯論中獲取最大利益的方法就避免辯論。

    *力量隨著成長增強肉體如此,精神亦然。假如,你一直停留在兒童階段,你在物質世界,便一直是脆弱的。同樣地,假如你的精神世界沒有成長,你的精神世界,也將一直是脆弱的。

    *一旦感覺到,自己的行為不是听恁理性,也不是來自內在的覺醒,而是受到外在別人的影響,你應該立刻停止行動。

    *凡是不為你的良心所贊同的東西,你必須對它提高警覺。

    *一個人若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他就不可能是安和的。

    *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已無原本的壯志,一個沒有抱負的人,什麼樣的環境,都會使他墮落,而失去生活的意義。

    *今天所有的煩惱,或許明天就不再是件值得苦惱的事。

    *愈是為自己費腦筋,愈是一心想到自己,我們就越軟弱,自己就愈受束縛。反之,愈不以自己為重,愈少注意自己,我們就愈堅強。

    *每個人都有缺點,而克制和改正這些不良的特質,就是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但是,如果不求改進,又發現別人不喜歡,這時自我膨脹的心態,會認為別人在嫉妒你。

    *一經打擊就灰心泄氣的,永遠是個失敗者。

    *不依靠他人,並不是指孤高自傲,拒絕他人的關懷。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體認,自己的事要自己解決,不能一意想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是責無旁貸的。

    *有強烈虛榮心的人,自己的事就已經把自己填滿了,那還有余地容納其它的事物。

    *當我們听到,有人開始在非難別人的時候,若立刻加以勸阻,大家就能相處的比較和諧。

    *當你因他人的錯誤而發怒時,別忘了回頭反省自己的錯誤,如此一來,你就會打消你的怒氣了。

    *我們的煩惱、不安,主要是因為我們忘了改變自己,而只想改正他人引起的。

    *與人沖突的時候,想想互助法則吧!想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久你即會養成無諍的習慣。

    *別讓多愁善感來折磨你自己!

    *世上的不幸,大部份來自于人們,都自以為擁有處罰他人的權利,而“以眼還眼”。

    *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後,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後果。終究,“時間總會過去的”。

    *與其陶醉于不可能存在的絕對把握,倒不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向前邁進。

    *假如你遭到不幸,不要只從你的行為中去尋找原因,而是要從造成這種行為的思想當中去尋找。同樣的,若有某種外在事情讓你悲苦,不要從別人的行為中去尋找原因,應該從引起那種行為的動力中去尋找。

    *你總為自己的不幸而悲嘆,但只要你想想別人也和你一樣當受著不幸,你對自己的苦惱,就不會那麼難以忍受了。

    *不必考慮在別人眼中,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盡力而為,所產生的心安理得。

    *一個人走錯了方向,必自食其果,假如我們了解這一點,就不會再對人感到憤滿,也不再跟人有爭執。

    *大部分的人,總是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短處,卻沒有想到,這種行為正是自己的缺點。

    *一般人的生活和行為,都是一部分根據自己的想法,一部分根據別人的想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到何種程度,根據別人的想法到何種程度,便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異。

    *栽培人有很多途徑,引起爭辯也有不少方法,但是只有一個方法,能攪得天翻地覆,一蹋糊涂,那就是強迫別人一定要照你的方法去做。

    *人們說我們作了些什麼不要緊,要緊的是,我真正做了些什麼。

    *要學習著擺脫習慣性的思想束縛,跳出某些環境下所形成的思想樊籠。

    *我們的正事,不是去看陳列在遠處的東西,而是很明顯地,關心擺在手邊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來到真理面前,而仍對它視若無睹,反誤把虛偽當真理卻又不自知,那麼這樣的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一個以不耐煩的態度生活的人,其實是在姑息自己。

    *讓動物受苦是完全缺乏慈悲的表現,對動物慈悲並不是因為人是萬物之靈,而是人必須跟所有的生物共患難。

    *學著彎曲這總比斷裂來的好。

    *如果你珍惜你的生活,你非珍惜你的時間不可,因為你的生活是時間所形成的。

    *要享受人生中任何東西,一定要了解,得失都不能看得太重。

    *假使每個人都真正能夠“自掃門前雪”,那麼整個世界就干淨了。

    *此地、此世就是我們奉獻自己的地方。因此,我們必須集中全力,來完成該盡的義務。

    *無論現在或未來,希望從自己以外的地方,去尋求幸福的人,是錯誤的。

    *莫輕忽“小事”,小事通常都是有著深遠的後果。

    *大多數的人,都在追逐有條件的幸福,其實,唯有當你不設定任何條件時,才能感覺得到幸福。

    *過與自然和諧的生活吧!這樣,你就不會感到不幸。假如你隨著世俗的想法而生活,那麼你絕對無法獲得真正的富有。

    *人生的確是不簡單的,可是,老老實實地活著,總比想出千方百計,來逃避人生來的簡單些。

    *心靈軟弱的人,遇到挫折便急著想找個屏障,無法從依賴中脫身,一些真正的東西,便無法顯出他的真面目來。只有了解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從外在依賴的心理中解放出來,才是重要的根本。

    *平凡的事物,可能會變成最好的事物。小溪遠比波濤洶涌的大河來得美,因為小溪總是靜靜的、溫柔的發出優雅的聲音向前奔流。親切的態度、關懷的語言,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行為,卻是最溫馨的樂章。

    *只有使自己的心神,擺脫一切煩惱的妄念,才能獲得精神上真正的快樂。

    *接受了艱困的遭遇,我們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損失。因為,“接受”即是最大的收獲。

    *歲月的痕跡,會表現在臉上,但心卻不會因為衰老,而出現皺紋,只要你保持一顆時時歡喜的心境,就永遠能像年輕人一樣神采奕奕。

    *西諺說︰“經驗是優良的老師,只是學費很貴。”經驗所得來的定理,往往勝過光靠想像所得來的理論。所以,要多請教于有經驗的人,因為他擁有一盞經驗的明燈,可以指引我們的航程。

    *希望衣著合身、舒服,必須以布料配合適宜的剪裁。同樣地,要使生活舒適、自在,就必須修整自我,適應任何環境。

    *任憑你怎樣廣泛閱讀,當你失掉修養的時候,你便是一個無知識的人。

    *不要因微不足道的事耿耿于懷,也不要讓細微的瑣事,吞沒了自身的幸福。

    *學者,是從書本上得知很多事的人,有教養的人,是對其時代最普及的知識,或風俗習慣有心得的人,而真正的新新人類,是對自己生存的意義有所領悟的人。

    *我們的心,應以真理的原則做軸心,依循善良的法則來活動。

    *縱為細水,如果不斷流動,必能使堅硬的石頭穿洞,兩根木頭相互磨擦,毫不歇息,終會引發火花。“修行”,若以不斷精進的態度持續前進,必能達成功之境。

    *從人心中涌出的好言行,與良好的範例一樣有益。

    *最難轉讓的東西就是仁慈,它總是又被贈送回來。

    *好競爭的人煽動爭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樣。

    *任何從事真正重要事情的人,私生活都是很單純的,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空間,去為多余的事費心。

    *只有懂得好好利用所有的瞬間,我們才能相信自性的永恆,當每個剎那,都能以崇高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時候,連最微細的義務,都會變成了有價值。

    *只要事情還有些許轉機,我們就應該力撐到底。但若人事已盡,而事實已然如此時,就讓我們學會撒手吧!

    *如果我們要煉成鋼鐵般的意志,不可不承受重錘的打擊。

    *凡事掙扎過來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煉,任何幻滅都不能動搖他的信仰。

    *知道自己愚蠢,就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糊涂的,就不是最糊涂的。最糊涂的人,一輩子都不會覺醒;最愚蠢的人,一輩子都冥頑不化,因為他們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來完成,而一再重復你的努力,“善行”,就會變成一種好的習慣。

    *聖人的心,可以靈活變通,並能適當運用自己的心,來善待別人,對有德者以德待之,對罪惡深重者,則視他們為不久即能改過自新的人。

    *好好的過白天,以便夜里睡得安穩;好好的過你的青春時代,以便老年過得平安。

    *“人”在處理某些生命中所必然面臨的過程時,一直不肯去承認並接受,深不知無論你百般的不願意,依舊逃不過命運無常的支配,既然無法改變,何不以一顆自在的心笑看人間呢?

    *一般人受到非難,總想以牙還牙,其實這猶如朝天唾痰,不但無法傷人,反而污穢了自己。一般人總因受批評而怨怒,受贊美而欣喜,其實,應當將對方的批評當成關心,而加以感謝才對。

    *如果有人告知你一個消息,你應當查明清楚,以免無知地傷害他人,到頭來悔恨自己的行為。

    *一個只顧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

    *當一個人,為自己所求的事著迷的時候,他便以為他的幸福,是在這件事物當中。但無論他原來所追求的事物,是否已獲得,他很快又要開始,為另一種自己所未擁有的東西而興奮、嫉妒或傷心,這是因為低劣欲望的滿足,並不能讓人獲得心靈的自由,相反的,丟棄這種欲望,才能擁有真正心靈的平安。

    *把我們抓得最緊的欲望是“情欲”,這方面的欲望,絕對沒有滿足的時候,越是滿足它,它越是加強。

    *所有的放縱,是自我毀滅的開始。那是一股流過自家底下看不見的水流,而它遲早會把地基沖走。

    *認清問題,問題已解決了一半。

    *思想上的疾病,比肉體上的疾病更難應付,而且前者比後者更常見。

    *意識不到自己的過失,等于讓過失逐漸擴大。

    *指責旁人沒有教養的人,即表明其本身亦如是。

    *一個動不動就鬧情緒的人,表示他還沒有成熟。那麼,你必須多作點修心養性的功夫,盡量少發脾氣,向那些心平氣和的人學習,然後你會漸漸發現自己已經“成長”。

    *凡事不生氣,便能控制情緒,不但使心境常保穩定,兼可受人歡迎,何樂不為?

    *不可听從荒渺無憑的話,這等事只生辯論,增長爭端。

    *謠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僅因為他有理智的頭腦去判斷是非,更因為他懂得寬恕、憐憫造謠者的淺薄、無知。

    *閑話听後不傳,免得將來後悔。

    *“偏見”是我們的佩劍進攻時,招招凌厲;防守時,風雨不透。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解決事情,一昧的責怪別人,只會使自己沒有改進的余地。

    *抹殺了一個人的長處,而只注意到他的瑕疵,是一件非常荒謬,又令人遺憾的事。

    *俗語說︰“大德不逾,小節不拘”。若我們眼光放遠一點,就不會為那些細微的小事而煩惱。

    *一般人喜歡感情用事,待人處事全憑自己的喜怒而定,無形中造成一種偏見。因而對事理認識不清、對真象不能了解,無疑是進步的障礙。

    *我陪煩惱走了一里多路,它從未說一句話,但在我同它一起走的時候,我卻學到很多東西。

    *不知反省的人,是永遠看不見自己那張臉上,已經貼滿了一種叫做“無知”的標記。

    *即使是正當的憤怒,如果你能考慮到“其實對方也是個不幸的人”,那麼,你立刻會心平氣和下來沒有比這樣更能息怒的了,因為同情之于憤怒,就如同雨能熄火一般。

    *不要為明日自夸,因為下一秒要發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物體愈擴大,其中的味道就愈淡,人的自夸也有同樣的情形。

    *極度自滿的人,通常都把自己拘限在狹隘的殼裹,這樣的人,認為自己再也無法做出更好的事,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已圓滿。

    *為生活而謀取利益時,應以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為原則。

    *那些能欣賞你的長處、了解你的缺點,並且隨時隨地,準備原諒你的過錯的人,就是朋友。

    *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

    *人的德行並不是因某種異常的努力來評斷,而是由每日的行為來衡量。

    *不誠心專于一事,絕不能達到一志。

    *一般人常以為在工作中無法得到安靜,其實,真正的安靜,是所謂的“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心靈安靜的人,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能享受樂趣,若是心靈不平靜,即使在深山幽谷,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寧。

    *如果太在乎“贊美”的音聲,你對任何事情,便很難拿定主意,世人評價的種類無限。你可能會說︰“我希望善良的人來贊賞我。”但你所謂善良的人,不正是指“同意你行為”,而贊賞你的人嗎?

    *在艱困的時刻,不要放棄希望,因為晶瑩的雨滴,乃是落自烏黑的雲。

    *“萬事皆以單純為美德”。對于一個生命單純的人,無論任何艱苦困難的境遇,皆不足以動搖他的心志。好比驟雨落入大海,起不了什麼變化。

    *真正的善,通常是單純的。盡管單純是那樣具有魅力,那樣有益的東西,但單純的人,實在少得令人驚奇。

    *正直的人,所該采取的態度是︰即使自己能從某件事獲得極大的利益,他也絕不因此造成任何人的悲哀。

    *誠實的語言,必須配合誠實的意圖,以言辭說出心中真正所想的念頭的人,才是真正有誠實意圖的人。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體諒,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言行真心誠意,別人自然會尊敬你,這也是做人的根本。

    *不要抗御環境,並學習以溫和的眼光,以及平常的心態,來看待眾生的缺點,我們必須以透視、達觀的方法,來面對現實。

    *有開闊的胸襟、寬宏的器量,才能包容別人的短處,稱贊別人的優點。

    *誠懇的听取有智慧、有經驗之人的教導,學習別人的長處,仔細的觀照並反省自己,才能夠把握住積極自主的精神。

    *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

    *真正偉大的人,幾乎常常是完全不引人注目的,很有可能在我們面前就有人默默的、不為人知的,做著最寬大的犧牲。因此,我們不可看輕任何一個眾生。

    *唯有堅忍謙遜的人,才能沉著地面對一切,能見理透徹、能見事真切,因為真正的強者,能當自己性情的主人。

    *一切的信心,應該附帶冷靜的自我反省。欠缺自我反省的信心,往往變成自大自夸,不但無利于行動,反而有極大的害處。

    *一個人帶著寬宏美麗的心,他便經常是平安而滿足的。心地狹小的人,則總是悲哀且不滿足。

    *受人之恩,不忘圖報,方為君子;給人恩惠,不起一念,乃真仁人也。

    *了解別人者是聰明的,了解自己的人,則是有智慧的。

    *“幸福”就是一種內心的安寧、平衡,以及對生活滿足的感覺。

    *勸人息諍的是君子,激他起事的是小人。

    *人生最實在、最單純的喜悅,只有在精神平靜,沒有良心呵責的時候,而不是內心波濤萬丈之時獲得。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上的財富,信賴是最親的親人,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少說閑話,就會少惹許多是非。

    *言語為實踐的影子,但人的所言,總要比行動來得大膽,而實踐往往變成了言語的影子。

    *任何語言,只有在听者能接受的範圍內才有意義。

    *良好的溝通,要有適當的距離,近距離的口沫橫飛,與長距離的尖聲大叫,都達不到溝通的效果。

    *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如果用和氣謙遜的態度去說,往往會幫助我們達到目的。反之,費了很多力氣,不但不能達到目的,甚至,還可能引起人家的誤會,造成反效果。

    *我們所稱贊的人,往往是跟自己類似的人,因此,對別人的尊敬,其實,指的即是把別人與自己平等看待。

    *如果想判斷一個人,跟他在一起是不夠的,必須進入到他的內在。

    *無論你處理任何事情,若心存尊重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幫助的事情。

    *想改變別人,而不引起反感的第一原則以稱贊及誠意開始。

    *只有徹底了解自己的缺點,才能公平對待別人的過失。

    *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與人做比較。別人的鞋,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嗜好、想法和價值,所以,我們不該批評別人的生活方式。

    *一味地執著于獲勝,眼光會變得短淺。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意見,常常導致沖突,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感受,這正是互相切磋激勵的機會,也正是我們改變想法,深入思考的激素。

    *處事有余步,留些退路予人行。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誰都不能沒有別人的幫助而生活。善良的人互相幫忙,而不互相猜疑。

    *“如果沒有人讓我生氣,我就是善良溫和的人,如果不是這麼忙,我一定做得更好…….”。不反省自己,而一味責怪命運的人,就和不懂得使用工具,而一味抱怨工具的人一樣。他們責怪命運虧待自己,一心所求的只是自我滿足這樣的態度,是很可怕而令人絕望的。

    *想到自己有幾分不是,那麼,氣便平了。肯說自己一個不是,那麼,別人的氣也就平了。

    *當我們與人爭執,而開始生氣的時候,我們已經不是在為真理而爭,而是在為自己而爭。

    *多言以逞口舌之利,容易生出事非。

    *謊言講得再逼真還是一句謊言。

    *一個說謊者,必為自己的謊言所害。

    *用自己的是,去批駁別人的不是,別人很少能悅服的。

    *承認自己的過錯,是最困難的一件事。但承認過錯,卻往往比解決問題,來得更重要。

    *與別人關系的轉折點,乃在于你開始轉變自己時。

    *假如,我們以某人是惡棍、愚夫或不羲之徒為理由,而拋棄尊重他的態度,最後,我們便會陷入對所有人不敬的傲慢之谷,而且,愈陷愈深,沒有止境。

    *即使知道別人的缺點,也不要把它傳給別人。

    *看天下沒有一個不好的人,才能擁有大胸懷。

    *當你和別人交往時,不要去考慮別人對你有什麼好處,倒是應該考慮,你對別人有什麼幫助。

    *有資格訓誡他人的人,是先將矛頭指向自己,以贏得對方的認同,如此,才具有真正的說服力。

    *假如,你非責備某人不可,那麼不要在背後說他,你最好當面說,而且避免引起他對你的惡感。

    *心靈軟弱的人,遇到挫折便急著想找個屏障,無法從依賴中脫身,一些真正的東西,便無法顯出他的真面目來。只有了解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從外在依賴的心理中解放出來,才是重要的根本。

    *傷口可以包扎,污辱可以忘卻,但是,如果你辜負了人家的信任,就無可挽回了。

    *抵押了田地,有一天可以把它贖回。但信實一旦被押當,那就永無贖回的機會了。

    *人到目前為止,都還不是完全誠實的,因為在人的心里,經常有各式各樣的沖突、矛盾存在。

    *人生為芝麻小事窮忙,不論是在啞劇中跑龍套,或是趾高氣昂的參加冠冕典禮,或是對著煙火歡呼,或是在立法院雄辯。不論做任何事情,最後都白忙一場,一無所得。在人生的旅途中,聰明人邊忙邊笑,愚人則窮忙,而且還煞有其事,這就是兩種人的不同之處。

    *人總是喜歡責難別人,僅僅著眼于別人的過失,卻任由自己的惡念不斷擴大,以致于越來越難以改善自己。

    *“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麼大道理,而是氐茲鮮讀擻籃愕淖約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