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讲义 —— 四正勤篇 |
[管理] [举报] |
|
类 别:学佛基础 |
作 者:证严法师 |
管 理 员: |
全文长度:1672字 |
最后更新:2010-11-03 |
文章状态:已完成 |
授权级别:驻站作品 |
首发状态:本站首发 |
总点击数:1722 |
本月点击:3 |
本周点击:5 |
收 藏 数:0 |
总推荐数:0 |
本月推荐:0 |
本周推荐:0 |
|
|
|
|
|
最近章节:三十七道品讲义 —— 四正勤篇
内容简介: 第一、已生恶令断
学佛之前虽然糊里糊涂,心中时常起恶念;但是学佛之后就要赶紧下工夫,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殷“勤”地精进用功。而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若心生恶念,就要立即断除。
日常生活,不离人与事,对待别人一定要有一份平常心、平等爱。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来相待:讲话就是声,态度就是色。我们与人讲话(声)要轻声细语;对待人的态度(色)要微笑宽柔。当然,有时候难免有些人对我们粗声粗气地讲话、对我们的态度冰冷无情,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我要求,达到轻声细语、态度宽柔的程度,并且多以微笑对待他人。
我们不可向别人要求,或跟别人计较,有时对方无意中说的话,自己却有心去接受,两起怨心恨念,那就错了;有时对方粗声粗气地说话,我们就埋怨在心,这也是不对的,说不定对方是无心的,只因为习气影响,习惯大声说话罢了;也有些人表面非常冷淡寒情,没有柔爱的形色,但是说不定他内心隐藏着非常丰富的爱念。我们不可以在别人的形态上钻牛角尖,应该时时善加警惕,和善待人,不要整日在人与事中起嗔、恨、爱、怒的心念。
若对人起了怨恨与嗔恚之心,必须将其断除,甚至达到“令速断”的程度,不可丝毫疏忽、懈怠,这称为“已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
还没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开始学佛,就要善和培养同情心等善念。
我们若能以平等的爱心对待别人,那是最好的事,希望大家常常保持这种平等心;若对人未起恶念,也要时时保持这不生恶念的心理。有些人在不熟识对方时,彼此都客客气气地相待,讲究客套与礼节,并且和乐相处;等到彼此相处日久,熟悉对方后,就“熟不拘礼”,不再讲求礼节了。忘记礼节时,讲话就开始发生冲突,所以有人说:“恨由爱起”,最初彼此客气时,能够相亲相爱,等到熟识对方、讲究客套的礼节渐失时,就会生起计较怨恨之心。
所以,我们要保持最初相识时的那种相敬互让的态度,始终不渝,不可起嗔恨的心念,这就是“末生恶不生”--尚未生起的杂念恶念,千万不可让它萌生出来,要常常保持一份对人平等、平常的爱念。
作品关键字:三十七道品讲义 四正勤篇 证严法师
本书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书籍网发布,本站网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书籍网: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经在线阅读,佛教手机电子书下载,佛经印刷,佛教网站建设,佛教用品,佛经结缘!
Copyright ©
站长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投诉建议:15600391918(同微信) 业务联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