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15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一∼五劃)15

    第五類,無為法三種︰一、擇滅無為,依正智簡擇力而得的寂滅法。二、非擇滅無為,非依正智簡擇力,但依缺生緣而現的寂滅法。三、虛空無為,以無礙為性,容受萬物而遍一切處。此三法無生、住、異、滅四相之作為,故稱無為法。見《俱舍論》卷四。

    【七分別】唯識家將心識的認知作用,分為有相、無相、任運、尋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種分別。《瑜伽師地論》卷一所載︰有相分別,謂于過去所受之義,諸根成熟而善于名言者所起的分別。二、無相分別,謂隨過去所引者,及嬰兒等,不善于名言者所起的分別。三、任運分別,謂于現前之境界,隨境之勢力,任運而轉者所起的分別。四、尋求分別,謂觀察尋求諸法所起的分別。五、伺察分別,謂于已所尋求、已所觀察者,復加以伺察安立所起的分別。六、染污分別,謂因顧戀過去,希樂未來,執著現在所起的分別。例如恚分別、害分別,或與煩惱、隨煩惱中任何一法相應所起的分別,皆屬染污分別。七、不染污分別,例如善、無記等法即屬之。謂出離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與信等任何一善法相應所起的分別。見《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

    【七因明】這是因明學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為有關論議要件的七種規定。即論體性、論處所、論所依、論莊嚴、論墮負、論出離、論多所作法等七種。見《瑜伽師地論》卷十五。

    【七地斷障證真】十地中遠行地的菩薩,加修一切菩提分法,悟空、無相、無願三昧,即斷細相現行(于一切法執有緣生及執無相)障,證法無別真如(了種種教法,同一真如,而無別相)。參閱‘十地’條。

    【七界】七界又稱七心界、七識界。即十八界中,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外,再加上六根的意根。于十二處中,意根收攝其他六識,成為意處一者。又于十八界中別說六識,意根僅存其名,于六識外並無別體,即攝于六識中。故知‘七界’一詞,雖有七之名,實質僅為一或六。其所以于六識外別加意根,而立七界之說者,說一切有部主張,自性不知自性,為不許二心並起,故僅說六識心王,則自知之‘心’的自覺層面必隱沒,而欲說明此一自覺層面,故以時間前後采自性知他性之說,且于六識之外,另立一意根為六識于過去所落謝者。此說見《俱舍論》卷一。

    【七真如】《解深密經》卷三、卷六載︰七真如又作七種如如,即︰流轉真如,又作生真如、輪轉如如,若隨相而言,生死流轉非以自在等為因,即由分別、依他之因緣而起,此乃真實不虛。實相真如,又作相真如、空相真如,指于一切法上之人法二無我所顯的實相。三、唯識真如,又作了別真如、識真如,若隨相而言,指無漏唯識的觀智。四、安立真如,又作依止真如、安立真實,即苦聖諦,若隨相而言,乃我、我所之所執處,指器世間、眾生世間。五、邪行真如,又作邪行如如、邪行真實,即集聖諦,若隨相而言,為苦因之渴愛。六、清淨真如,又作清淨如如,清淨真實,即滅聖諦,乃煩惱、所知二障永滅的畢竟清淨。七、正行真如,又作正行如如、正行真實,即道聖諦,謂苦滅之道,如八正道等。見《解深密經》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