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問︰‘彼佛既有兩個名號,尤其是光明、壽命,悉皆殊勝。何故大本彌陀經,及十六觀經,都是單取無量壽為經題,就是一般所稱念者也不出例外?’答︰‘這是以體攝用故。壽是本體,光明是作用。比況說︰如沒有證到無量壽之身,則光明究從何來?由其證得無量壽之身,自然而然的會得到無量光之用。因是一舉了壽之本體,則光明同時而有。這叫做舉體攝用。如是則一稱無量壽而無量光也就含在其中矣。有以上的理由故單稱無量壽。還要申明一句︰要知道!舉壽攝光可也,如說,舉光攝壽則就不成!因為離開了壽的本體,根本便沒有作用的光明了。我來舉一個譬喻︰‘鏡的本身是體,鏡的光明是用。如是一有了鏡的本身,則光明同時而有。故可以舉鏡攝光。反之舉光攝鏡則不可以!因為既沒有鏡,豈能談得到光呢?明白此種意思,可以無疑矣!’
復次當知!彼佛的智慧、神通、威德等莫不一一無量,何故又單舉壽命和光明兩種來建立名號呢?這卻也有兩種意義。當約事理兩方面來說︰
(一)事的方面︰是說法身和報身的壽命以及光明是佛佛皆同,唯應身的壽命和光明則佛佛有異。因為應身是因緣所感,隨機示現,所以壽命有長短不等,光明有大小不同。然而阿彌陀的應身壽命最為久遠不可稱量,光明也極其殊勝超乎一切。如釋迦世尊八十入滅,以及其余的一切諸佛,或千歲、或萬歲、或一劫,乃至那由他劫,總沒有如彌陀無量壽。如經中說︰‘彼佛壽命,為一切諸佛所不能及者。’至于光明,如釋迦圓光一尋、或一旬、或十旬,乃至百千萬旬,總沒有彌陀之無量光也。或照一世界、十世界……百千萬億世界,總沒如彌陀之遍照十方,一方則有無量無邊世界況十方乎?觀經雲︰‘彼佛圓光如十億日月三千大千世界。’又雲︰‘彼佛有八萬四千相好,一一相好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眾生攝所不舍。’如上所說則知彌陀的壽命和光明是勝超一切諸佛,這是他的獨擅勝處!所以特取壽命和光明來建立他的名號。
講到這里或者有人要疑問︰‘釋迦與彌陀同一究竟佛果,何其所感壽命,光明,國土,竟如是天壤懸殊?難道佛德也有勝劣嗎?’答︰‘大凡佛佛出世,都依悲願為主動要素,以度生為唯一目標。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至于有教化的國土有淨穢不同,應身的壽命長短不等,其中卻有兩個原因︰
1是各依本願所成︰如彌陀發願莊嚴極樂淨土,為接引苦惱的眾生,特現無量壽以安樂法攝受之,使其念佛修行欣求往生。釋迦發願降生娑婆濁世,為救拔迷苦的眾生,特現短壽相,用無常道以警覺之,使其生厭離心速求解脫。為誘導眾生離苦得樂之大方便門,豈可以妄擬其勝劣呢?至于光明也是各依本願,或隨因緣而現大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