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五 正釋經文 正釋經文,分三2
    甲五正釋經文,分三2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是當爾之時。約白話說,就是‘那個時候’的意思。約佛陀講這普門品的事實來解釋‘爾時’的意思,就是佛陀已經講完東方妙音菩薩品,接著要講西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那個時候。也就是法華會上的八萬人天眾,已經听完妙音菩薩弘揚經教的道理,接著要听觀音菩薩感應道理的時侯。可是,深一層說,‘爾時’就是‘師資緣熟之時’,‘說听相契之時’。‘師’是師父,‘資’是徒弟。師父要傳授佛法的因緣已經成熟,徒弟要承受佛法的因緣也已經成熟,師徒兩方授受的因緣都已經成熟的時候,叫做‘師資緣熟之時’。‘說’是說法的人,‘听’是听法的人,說法的人和听法的人,機緣互相契合的時候,叫做‘說听相契之時’。

    佛法是很重視因緣的道理的,所以對于世間上的任何事物,都認為是因緣的會合。世間一切事物如是,要成就一個講經法會的機緣,當然也不能例外。必須講經的人,要講那一部經的因緣成熟,听經的人,也要听那一部經的因緣成熟,彼此的因緣會合,才能成就一個講經的法會。佛陀在法華會上,要講觀世音菩薩慈悲救度眾生的道理的因緣成熟,在會的听眾,要听觀音菩薩廣大靈感的道理的因緣也成熟,彼此的因緣會合,才成就了講這品普門品的法會,叫做‘爾時’。

    ‘無盡意菩薩’︰無盡意菩薩是這品的對象。換一句話說,就是這品的發起人。凡是諸佛菩薩,都是以德立名的,那末這位菩薩為什麼叫做‘無盡意’呢?‘無盡’是沒有限量,‘意’是心。這位菩薩,看到在這無限量的眾多世界上,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受著無窮無盡的苦惱迫逼。因之,生起了無窮無盡的同情心,誓願必定要去救濟他們,使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遠離無窮無盡的苦惱。如果有一個眾生,還沒有接受救濟,他的願行是不肯罷休的。因為世界無盡,眾生無盡,而這位菩薩救度眾生的慈悲心也無盡,所以叫做‘無盡意’。諦閑大師說︰‘菩薩悲心無盡,請意莫窮。’這就是說這位菩薩,雖然在法華會上,向世尊請示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可是,他的用意,是為著無限空間中,乃至無盡時間中的未來眾生,都能得到觀世音菩薩感應的法益,要使這妙法,流通于無窮無盡的未來際,所以立號為‘無盡意’。這是約菩薩向世尊請法的用意的解釋。這位無盡意,是已經證得果位,而且也發心做度化眾生工作的,自利利他的功行都具足的聖者,所以稱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