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釋經文,分三4
因為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請示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而引起世尊發起講這品普門品的教法,所以科名為‘當機啟問發起’,這就是親光菩薩在佛地經論所判立的‘啟教因緣分’,也就是東晉道安法師所判立的‘序分’的道理。
乙二世尊答示感應,分二
丙一長行
上面無盡意菩薩請問的文句,已判在序分,下面世尊回答的文句,照前述的道理,應該判為正宗分。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請示的用意,是要世尊向在會大眾,開示觀世音菩薩慈悲靈感救度眾生的道理,而世尊知道無盡意菩薩的用意,就向無盡意菩薩回答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隨著詳細闡釋觀世音菩薩慈悲靈感救度眾生的功行,所以科名為‘世尊答示感應’。這正是世尊要說的道理,也是這品經文的重點,亦即是親光菩薩所判的‘聖教所說分’,道安法師所判的‘正宗分’的道理。這‘正宗分’又分為‘長行’和‘偈文’二大科。‘長行’是文句不限字數的散文體裁,‘偈頌’是每句有一定字數的詩詞體裁。
丙一長行,分二
丁一總答
長行的文,又分為‘總答’和‘別答’的二科。‘總答’是概括答示觀音菩薩得名的因緣,‘別答’是分別詳述觀音菩薩感應的道理。現在先解釋‘總答’的科文。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佛’是指教主釋迦牟尼佛。上對下發言叫做‘告’。佛陀要向無盡意菩薩開示,是為︰‘佛告無盡意菩薩’。這句話也是結集經典的人所加入的文句。
‘善男子’︰這是釋尊稱呼無盡意菩薩的代名詞,含有稱贊的意思。‘調柔’叫做‘善’,‘質直’叫做‘男’,心性調柔而質直,這是對于大丈夫的贊美稱呼。世尊好像一個大鐘,有叩才會響,世尊講完妙音菩薩品的時侯,無盡意菩薩起來發問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做為釋尊弘揚觀音菩薩不思議感應道理的發起,問得恰當其時,所以釋尊首先向他贊美一句‘善男子’,然後才回答。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若有’是假說的意思。‘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是形容眾生之多,而不是局限著固定的數目。‘眾生’二字含有︰‘眾法生義’、‘眾類生義’、‘受眾多生死義’的三種意思。‘眾法生義’又分為‘眾緣和合所生’、‘眾法和合所生’的二種意思。大凡世間上的動物類,都是自己的業識為因,父精母血為緣,因緣和合才能構成其生命體。所以叫做‘眾緣和合所生’。而一個生命體的組合,是要有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條件的。精神方面有︰受、想、行、識;物質方面有︰地、水、火、風。這八種東西和合,才能組合有情的生命體,所以叫做‘眾法和合所生’。‘眾類生義’是在生死輪回中的有情,是從無始以來,就在三界六道中受輪回的。因為常在六道中輪回,所以有時候升天堂,有時候下地獄,有時候做人,有時候做阿修羅,乃至餓鬼、畜生。就是在同一人道中,有時候做白種人,有時候做黃種人,乃至黑種人,所受生的種類千差萬別,所以叫做‘眾類生義’。‘受眾多生死義’,是說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常在六道中輪回,隨著每一次的改頭換面,必有一次的生死,于是輪回的次數很多,所受的生死也很多,所以叫做‘受眾多生死義’。以上三種意義,是就六道凡夫眾生的解釋,可是,在本文中所指的眾生,是包括六道凡夫和三乘聖人的。因為六道的凡夫,固然叫做眾生,而三乘聖人的煩惱生死,還沒完全斷了,所證的果位,還沒有究竟,所以還是叫做眾生。